“淮安有軌電車工程開工”、“淮安有軌電車鋪軌了”、“有軌電車23個站名公佈”……自今年2月19日全面開工以來,淮安現代有軌電車工程建設的每一步進展,都牽動著廣大市民的心。在市委書記姚曉東看來,淮安建設有軌電車,不但順應了市民享有快捷大運量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需求,更是提升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功能的現實需要,同時也開了全國三線城市發展軌道交通的先河。
  電車軌道按“高鐵”標準設計
  “建成後,軌道中間和兩側都鋪上草坪,地面上只露兩條鐵軌。電車行駛時,看上去是在草坪上飛跑,形成一道景觀。”
  7月8日,淮安現代有軌電車一期工程翔宇大道建設現場,施工負責人劉斌指著正在架設的電車軌道向記者描述。當前工程建設進入鋪軌工程試驗階段,現場已架設軌道2000多米。
  “電車軌道是按照高鐵的精度標準設計,建成後乘坐的舒適性非常好。”劉斌說,到8月底可實現全線軌通。
  根據規劃設計,淮安現代有軌電車一期工程線路西起市體育館,沿交通路至大運河廣場北側,經和平路至水渡口廣場,向南沿翔宇大道、楚州大道至馬甸連接線,總投資35億元,全長20.07公里,共設車站23個。
  “這條線路創造了多個全國和世界之最。”淮安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駱四清說,該線路是國內首條進入城市核心區運營的現代有軌電車線路。同時,車輛採用超級電容供電方式,在車站快速充電,該線路由此成為目前全球最長的不帶“辮子”(無接觸網)軌道交通線路。
  在淮安市“電車辦”會議室,記者看到,牆上一塊巨幅“倒計時牌”寫著:“距2014年8月31日軌通倒計時55天。”淮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徐效文介紹,根據規劃,明年春節可實現通車,屆時淮安市將步入軌道交通時代,從而成為全國首個擁有現代有軌電車的三線城市。
  今年3月24日,淮安市現代有軌電車一期工程初步設計通過專家評審。評審專家組組長張海軍說:“項目方案對未來淮安市乃至全國的有軌電車建設起到了典型和示範作用。”
  有軌電車是“中心城市”首選
  淮安市交通運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該市機動車迅速增長,市區年均增長超過20%,五年翻一番;道路交通日益擁堵,市區高峰時段汽車時速低於20公里。公交發展現狀卻不甚理想:公交分擔率僅16.10%,下轉3版
  上接1版萬人擁有公交車標台數為9.31,低於10~12.5的國家標準,這兩項指標在全省排名均靠後。
  “以主城區至淮安區為例,儘管公交班次和運量逐年上升,但往返兩淮的市民還是感覺往來時間長、出行不方便。”駱四清說,發展大運量公共交通迫在眉睫。
  公共交通有多種方式,如普通公交、公交專用道、BRT、現代有軌電車、輕軌、地鐵等,那麼哪種模式更適合淮安這座“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呢?
  據介紹,發展地鐵、輕軌,國家有“硬杠杠”:城區人口必須分別達到300萬人、150萬人,線路單向高峰小時客流量分別達3萬人、1萬人。淮安城區人口等指標遠沒達到國家立項審批要求。
  “我們曾一度考慮選擇BRT,但經過多方調研論證,最終選擇了現代有軌電車。”駱四清說,對比發現,有軌電車是最適合淮安這樣中等城市的先進公共交通方式。相對於公交、BRT以及地鐵等,有軌電車的優勢在於——運量更大:運量相當於5輛公交車、2.5輛BRT,高峰小時運量最高可達1.5萬人次;使用壽命可達30年,相當於BRT的近4倍;投資每公里1.5億元,約為地鐵的1/5,輕軌的1/3。“更重要的是,現代有軌電車零排放、無污染、能耗低,更加符合淮安生態市創建要求。”
  尚未通車已凸顯“溢出效應”
  據統計,目前我國在建或規劃的現代有軌電車線路達50多條,涉及近20個城市。與南京、沈陽等大城市有軌電車僅是輔助交通方式相比,在三線城市淮安,有軌電車將成為主要公共交通模式。
  “有軌電車不僅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更重要的是,它還提升了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功能和整體價值。”淮安市市長曲福田說,有軌電車經過市區最繁華地段,它聯接了清河區、開發區、生態新城和淮安區四大城市組團,貫穿商業中心、商務中心、經濟中心、行政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等五大中心,像一條紐帶把城市各組團和功能區聯成一體。
  3月24日評審會上,張海軍指出:“淮安有軌電車這條線是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發展的軸心,它加強了淮安區與主城區之間的聯繫、交流,符合國家關於加強城市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據介紹,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發達城市,有軌電車都是最先進的公共交通模式之一。在遠景規划上,淮安有軌電車將發展為7條線路,長達120公里。
  記者瞭解到,有軌電車尚未通車,其“溢出效應”已經凸顯。“電車規划到哪裡,發展要素就往哪裡集聚,地價房價也跟著升值。”駱四清說,有軌電車建設,倒逼著舊城改造的推進。“新亞商城一帶有五所學校,道路拓寬、房屋拆遷十年無進展。有軌電車一到,一切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經上馬建設、總投資上百億元的里運河文化長廊項目,老闆也是看到了有軌電車的規劃,才最終下定投資決心的。
  本報通訊員 王建國 許 軍 本報記者 彭廣餘 李先昭  (原標題:淮安快步奔向軌道交通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j03ajli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